潮州再出发丨百炼成钢!从传统手工起步看彩塘如何蜕变成“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
来源:安博电竞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18 18:37:04

  从明末清初东里村建起第一个打铁锻炉,到如今全镇拥有2000多家五金不锈钢企业,她已成为国内辐射面最广和市场影响力最强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地。

  改革开放40年,见证着彩塘镇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的崛起。她走的正是一条从传统手工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再到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发展之路。

  彩塘镇的五金不锈钢制品业,要从“打铁东里”说起。“东里村打铁业始于明末,兴于清代光绪,全盛时村里有400多个打铁锻炉,打铁者占全村总劳动力七成以上!”潮州市潮安区不锈钢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志辉介绍称,彩塘镇东里村起初的产品就有木船船钉、船锚、铁锁、火钳、菜刀、鼎铲等。

  东里打铁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1956年,东里村30余名铁匠组成了东里铁器生产合作社。翌年合作社与金砂铁器厂合并为彩塘铁器生产合作社。“公社化后铁炉全面停火,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杨志辉介绍称,1961年体制下放,大队组织副业生产组“东里铁器厂”,专业技术人员入厂集中生产,成为集体企业。“很遗憾,由于销售市场萧条,那时大部分人失业。”杨志辉说。

  1978年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彩塘小镇,东里打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复苏。据《彩塘镇志(1992年)》统计,1985年东里全村566户,就有打铁炉400座,他们普遍将人力风箱改为电动鼓风机。而生产种类除了传统的产品外,还发展各种日用五金、医疗器械铁件粗坯等。

  在东里打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勤奋果敢、勇于拼搏的彩塘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选择了具有坚实基础的五金制品业,踏上创业的新征途。

  彼时,许多能工巧匠和洗脚上田的农民,踊跃办起了五金厂,用小型冲床和简单机器,生产盘、碟、勺等不锈钢餐具和其它五金制品。至80年代末,潮安以彩塘镇为核心的五金厂已达100多家,基本的产品有锅、盆、碗、盘、碟、勺等不锈钢餐具。

  1994年,彩塘人吴小辉刚高中毕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思索着要继续求学还是从商赚钱。当看到父辈们只要胆大勤奋就能赚钱,年轻的吴小辉毅然选择了“跟着改革开放走”,做起不锈钢生意。他的潮州市彩塘新星医疗器械厂,就是从一个家庭作坊成长起来的企业。

  吴小辉称,90年代时,彩塘镇大部分不锈钢制品生产还是靠纯手工,工种需求量大。被称为“遍地黄金”的广东,吸引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彩塘镇也不例外。吴小辉的工厂当时就有来自福建、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的外来打工者。“以前正月初一就慢慢的出现‘返工潮’,初四工厂就开工,晚点来他们怕找不到工作。”吴小辉称,当时日薪八九元的包装工岗位都很抢手。

  “90年代的生意基本就是‘卖方市场’,商品紧缺,你做得出产品就卖得出去。”广东思宝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思林称,当时彩塘镇遍布不锈钢制品厂房,大多以棚户为主,大的工厂也不过三十多万投资,但大家基本都能从中谋利。“那是一个春风得意的年代。”谢思林说。

  进入21世纪,不锈钢产业快速地发展,彩塘镇企业从传统的纯手工技术到广泛使用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和新技术,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优势。

  “以前都要把半成品拉到汕头和潮州市区加工,后来不出彩塘镇,就能制作出整个产品。”吴小辉称,从原材料的冷轧压延、处理加工,到产品的冲压、拉伸、抛光,从模具的设计、制造,到玻璃、塑料、印刷、包装等配件配套,从物流运输服务到员工素质培训服务等环节,彩塘镇逐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配套服务格局,具备了社会化协作、产业化分工的集群优势。

  谢思林也拉长“战线”,从一开始生产铁锅、水壶等“短快平”产品,转为集中精力研发“不锈钢磁化杯”。“有质量的产品,才能站稳市场。”谢思林表示,与90年代不锈钢制品“论斤卖”的现象相比,进入21世纪的消费市场更注重品牌和质量。

  据统计,截至2004年,彩塘镇已有五金不锈钢企业680家,其中年产值超500万元企业58家,获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2家,办理国家质量强制认证(CCC)企业58家,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不锈钢制品年产值达68亿元。

  历经26年的改革开放,彩塘镇的五金不锈钢制品行业,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的转换,获得了飞跃发展,彩塘镇被国家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称号。

  2016年9月,彩塘镇发生了一场登革热疫情,将彩塘镇的历史“欠账”袒露在人们的视野里——抛光是不锈钢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但现实中,全镇近3000家抛光场在没有一点环保配套设施的条件下,直接将抛光粉尘排放于居民区中,溪流污染、垃圾成堆,村民苦不堪言。

  登革热疫情的爆发,着实给彩塘镇敲响了警钟。“就此,彩塘镇打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环境保护攻坚战。”彩塘镇镇长程焕凯介绍称,彩塘镇以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结合“六城同创”“治六乱”“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全民动员,大力改善城乡环境,重塑彩塘水乡面貌。

  程焕凯称,自2016年底以来,彩塘镇党委政府一方面督促完成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重点整改的637家不锈钢企业配套环保设备,完善环保备案手续;另一方面,大力推进非法抛光作坊整改工作。此外,还引导敦促各不锈钢生产企业和抛光厂加紧配套抛光治污设施,推进集中抛光区规划提升。

  据统计,目前,全镇2814家抛光场完成整治,基本实现全镇抛光无直排。全镇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整治水域,其中拆除水域沿岸各类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8573多处,面积约82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整治29条约117千米,完成23个池塘5万平方米的整治工作。

  如今,多条“臭水沟”已变得干净,鱼儿欢游,河岸砌上石篱,铺上步道,曾经的“美丽生态水乡”又逐渐回到彩塘百姓的视野。

  随着水乡环境逐步改善,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彩塘镇的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慢慢的变多的挑战。在新时代,如何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不锈钢产业,是摆在彩塘人面前的问题。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企业、定位市场和规划未来。”广东家兴不锈钢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锷洲是一名“80后”的彩塘不锈钢人,他表示,新时代彩塘不锈钢发展就是要以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为核心,打好区域品牌价值这张牌,并用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积极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

  程焕凯表示,彩塘镇五金不锈钢产业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为目标,全面增强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换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回首40年改革开放,彩塘镇历届党委、政府与广大不锈钢产业从业人士,凭着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积极创业的精神,打造出五金不锈钢这一特色产业,一路在探索中走出这条从传统制造业到先进制造业,再到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发展之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改革开放的大熔炉里,彩塘镇的五金不锈钢制品行业已百炼成钢,迈上“改革再出发”的新征程。